来源:央视网
央视网消息:今天上午,财政部作为第一个中央部门公布了2016年度部门决算,中央其他各部门今天将陆续晒出年度账本。从财政部汇总的数据可以看出,老百姓比较关心的“三公”经费在2016财政年度继续下降,与预算数相比,降幅达到23.5%。
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,2016年,中央本级“三公”经费支出48.25亿元,比预算数减少14.85亿元,减少23.5%,比2015年减少5.48亿元,下降10.2%。其中因公出国(境)费用18.19亿元,比预算数减少2.08亿元,减少10.3%,比2015年增加0.75亿元,增长4.3%,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5.87亿元,比预算数减少8.54亿元,减少24.8%,比2015年减少5亿元,下降16.2%,公务接待费4.19亿元,比预算数减少4.23亿元,减少50.2%,比2015年减少1.23亿元,下降22.7%。可以看出,除因公出国(境)费用因国际交流增加比2015年小幅增加外,“三公”经费支出总额及明细金额均比预算数和上年数大幅减少,这主要是有关部门严格执行“三公”经费只减不增要求,大力压缩“三公”经费支出。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:今年的决算公开,把经济性分类支出归到一张表上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来,这个钱都花到了哪些费用类别上,比如用在教育上多少钱,用在教育上的这些钱有多少钱用在校舍建设上,有多少钱用在教师工资上。
据介绍,今年公布的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更为明细。中央部门设备信息将由往年的公开单价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,细化为公开单价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和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。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:政府的部门,财政拨款怎么花的这是现金流,这些现金有的会转化为资产,这些资产保有的情况如何也应该在公众做一个交代。等于今年决算把这块又规范起来了,反映出我们决算更加全面。
各部门的钱花多少,怎么花是由支出政策决定的,今年的决算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更为积极。在继续汇总公布预决算政策的同时,首次“打包”公布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分预算支出政策文件,从而推动决算公开不仅“能看到”,而且“看得懂”、“能监督”。
新闻链接:中央决算公开部门数量逐步扩大
从2011年90个中央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决算起,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,公开的部门数量由2011年的90个部门扩大到2016年的102个部门,公开内容逐年细化。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:他把真实情况逐步给反应出来,没有这个情况不能公开,有,就要公开。我们公开的全面性是跟改革的逐步推进连接在一起的。